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复盘(剧本凶手答案评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剧本杀 恶名昭著2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复盘(剧本凶手答案评测)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复盘(剧本凶手答案评测)

2023-12-12 13:4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剧本杀:臭名昭著的2个无耻之徒。

作者:Apu怕崩溃。

剧本类型:情感|立意|日式。

发行:东方戏剧系统。

戏剧数量:7人(4男3女)。

评估时间:5小时。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故事真相答案复盘_凶手是谁解析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背景介绍:

这就是我们如何定义陌生感。

这就是我们如何定义陌生感

就是陌生,不懂,永远没有交集。

不熟悉,不正常,不相关

这就是我们对无耻的定义。

这就是我们对无耻的定义

是肮脏的,是堕落的,是恶心的。

肮脏,堕落,可恶

但是接下来两句话的定义应该是什么呢?

但是如何解读这句话呢

没有人听到我,没有人看到我,没有人回答我。

没有人听到我,没有人看到我,没有人回应我

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我是唯一剩下的人

如果找不到更好的词,“孤独”这个词呢?

没有比“孤独”更好的形容词了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前言:

玩过《恶名昭著》的朋友一定明白这一系列作品的沉浸感,通常是指剧本延伸出来的哲理。是的,我愿意称之为“思辨哲学”作者成功将剧本杀等一次性消费作品提升到文艺层面,不仅前期给玩家带来了无限欢乐,后期也留下了无数发人深省的想法。

“当我们出生时,我们哭着说我们要来到这个愚蠢的伟大阶段”(我们为出生在这个充满白痴的阶段而流泪)。

威廉莎士比亚

扉页上的这句话出自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 《李尔王》。一开始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后来知道是老朋友了。李尔王未必不知道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虚伪,但比起小女儿的坦诚和美言,全盛时期的李尔王需要的是绝对的排场和仪式,或者说是没有底线的奉承。而且大女儿和二女儿的阿谀奉承让人恶心?虚假的甜言蜜语欺骗了国王父亲心花怒放以求利益最大化,却在国王父亲年老体弱后弃之不用。是不孝,但也是很多人虚伪面具背后的真实欲望和自我。

《King lear》

可怕吗?太可怕了。疯子和盲人一起走,这是那个时代的普遍病态。更可怕的是,这种对虚假的需求不仅存在于《李尔王》,更体现了文艺复兴前封建集权的腐朽制度,应该用在人文主义已经实现到一定程度的现实生活中。人类群居,从部落到国家,分而治之,慢慢来,成功地将欲望之兽困在了常规的方圆。像大女儿和二女儿一样虚伪自私的人依然存在,但他们戴着善良美丽的面具,克制自己贪婪残忍的本性。像李尔王一样盲目自大的人依然存在,但他们有幸生活在法治国家,这减少了他们带着小女儿的尸体发疯的机会。

但正如狄德罗所说:“人类有强有弱,有卑有贵,可以有见地,往往视而不见。”

如果有一天,禁锢人性的枷锁被打开,世界上就没有执法者,法律法规就成为没有威望的自我评价文件,道德仁义就成为最薄弱的慈善。在一个逐渐破碎的世界里,你能继续保持美丽的面纱,保持优雅和善良吗?

如果有一天,人们失去了同道中人,整个世界陷入一片荒芜,人烟稀少,死气沉沉的状态。你会想尽一切办法成为少数存在的领袖,建立自己的中央集权君主制吗?还是会坚守内心的底线,冷眼旁观这种荒唐的闹剧?然而,人类社会从来都不是绝对免疫的,无论这个社会群体是大是小。在这个自由却又绝望而残酷的世界里,我们该如何定义人性?

生命的开始,性好吗?

人生的开始,与生俱来的恶习?

不要听任何人的回答,答案是你的。

出生在一个幸福繁荣的年代,我们不能告诉尼日尔饥饿的人们喝生水的危害,也不能和伊拉克的受害者讨论武装斗争的后果,因为他们的“不关心”和“凶残”不是为了任性作恶,而是为了生存。不要劝别人好而不苦别人。谁也不知道,当末日来临,当生存和残酷划上等号,在孤独和绝望的催化下,人和野兽能有多大的区别?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威廉莎士比亚

恶名昭著2无耻之徒剧本杀复盘玩家测评信息:

p>最大值:50 测评笔者当场体验感

百度百科里,“无耻之徒”的释义为不知耻辱或不要脸面的人,是一个绝对的贬义词。但是当故事背景被设立为“只有一艘方舟的世界末日”时,“无耻之徒”便逐渐和“绝地求生”画上了等号。他们善良,但他们想活下去;他们卑劣,但他们想活下去;他们愧疚,但他们的想活下去;他们残忍,但他们想活下去;他们……他们只是想活下去,甚至是有尊严、有希望地活下去。那他们,无耻吗?

剧本的背景设定明确,以“人性”为主线,围绕着7位性格鲜明的主人公展开一段末世生存的故事。作者的文笔大方得体,以简明扼要的标题点出每个篇章所诠释的重点,以细腻丰富的文字令玩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自觉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整体的阅读量适中,也可能是我太过于喜欢作者的文风,甚至希望这个故事可以再长一点。

“这个世界有人因为你乖巧而疼惜你,有人因为你聪明而敬佩你,有人因为你美艳而喜欢你……却唯独难寻一人因为你是你而爱护你”,这是我看完第一幕时内心的感受。

36.5(我所体验的角色)身上有果敢、有孤傲、有偏执、有坚韧,如同一朵开在贫瘠土地上娇艳欲滴的红玫瑰,于荒漠戈壁中存活,于芸芸众生里独秀。但她也是孤寂、是脆弱、是胆小的;她也需要朋友,需要肯定,需要帮助,也怕被撕开结痂的伤疤。只是她的这一面,被藏在了玫瑰的刺里。

(Tips:放心,没有边缘角色!但还是建议玩家提前与dm沟通,尽可能拿到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小狐狸本次属于盲拿,居然抽到本命本,体验感翻倍)

现在似乎非常流行“前期笑得有多欢乐,后期哭得就有多惨烈”,《恶名2无耻之徒》也是如此。作者以故事走向为中轴线,向外延伸出许多别有用心的环节。比如开场的“组队游戏”和“辩论大会”,便是以最幼稚的模样,表达着最深沉的情感。

这种滋味就如同成年人怀念读书时的青葱岁月,即便认为当时非常愚蠢,依旧希望能够与挚友和初恋在那份纯粹的“愚蠢”里吃到老、玩到老。这份青稚的快乐就像心头的白月光,令人即便遥不可及,依旧念念不忘。

“组队游戏”中没有复杂的规则,没有新颖的玩法,甚至不需要dm的主持,但却能将现场的气氛带到欢乐的巅峰。无论你是萌新玩家还是游戏黑洞,都可以轻松驾驭这个游戏,达到拉近玩家距离的效果。

“辩论大会”则像极了日常生活中的家庭会议。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人之间总是各执己见,虽然无伤大雅,但也难分对错。大家都在这日复一日的争吵里关心着其他人,也在这日积月累的陪伴下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不过希望每个玩家都可以情到浓时脱口而出,无论是羞涩的祝福还是顽皮的捉弄,都要说出口,要说出口,要说出口!

中期穿插的凶案环节条理清晰,证据链能够形成完整的闭环,作者的逻辑缜密,凶案手法几乎是没有漏洞的,也不会推出模凌两可的答案;整体的推理难度适中,没有天马行空的手法,也没有遍布陷阱的叙诡。主要难点在于整体的信息量不小,需要玩家结合线索卡信息和剧本内容,全员在线,精准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可以说如果一车玩家都是推土机,那凶手在十分钟之内就将原形毕露;但如果是一车“吉祥物挂件”,那这个环节就比较煎熬了……

后期的沉浸环节,作者并没有走煽情或者卖惨路线,而是将故事中存在的人性一一摘出、放大、加重、升华,意在引发玩家内心的共鸣和思索。这种多角度的立意沉浸不同于一般的情感沉浸,可以用泪水来宣泄当下的悲伤。刚打完这个本的我,完全无法用任何行为或者语言来发泄内心的窒息感,就如同一只被温水炖煮的青蛙,所有的求救都被关在了狭隘的锅中,只能憋屈地溺毙在有关人性的思辨里。

我不喜欢这种压抑的情绪,但不得不承认,许多文学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便在于它无与伦比的清醒和回味无穷的立意。

可是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叙述之前,我想插入一段小时候经常出现的母子对话,来表达我当时的满头问号。

妈妈:“今天吃什么呀?”

孩子:“吃红烧肉吧!”

妈妈:“好的,就吃青椒肉丝。”

孩子:“???”

作者在结局前给了玩家讨论时间,却没有给到各种讨论结果下对应的结局。这种无奈和疑问感甚至令我后悔讨论时的据理力争。其实“大势之趋难以动摇”是常态,有些结局如果已经注定了,不如就不要给出前面的选择机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作为衔接,给到玩家一个顺畅的情感过渡,反而可以避免现在这种生硬的“摁头升华”结局。

好在DM真真对本进行了打磨,调整了结尾的流程顺序,一定程度上缓冲了这份生硬感。其实我认为立意类沉浸本是非常难开的,倒不是需要排练多少演绎环节,而是考验dm对于剧本的理解程度,以及现场的台词功底。毕竟一千个人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dm不能将剧本的立意吃透,不仅会毁了作者的心血,还有可能经不起玩家的推敲询问;加上立意类的台词大多不是白话文,dm在理解的基础上还需背诵,更是难上加难。本次的dm真真不仅全程脱稿,毫无卡顿,还能以收放自如的情绪感染玩家,令人不自觉地跟随她的步伐节奏。对于剧本的理解也足够彻底与深刻,结尾处的总结如同拨开迷雾的清风,吹散了阴霾和困惑,清醒地直视这个世界。

曾经它说,人性丑陋,但善良是一种选择。许多时候,阴暗和光都被埋在了没人看到的地方。但更多时候,人们仍会找到阴霾笼罩下的希望。会有人躲在角落里窥探,就会有人选择勇敢;会有人逃走,就一定会有人牵起弱小者的手。懦弱不算错,缺陷不算错,丑陋不算错,未经他人之苦,莫劝他人为善。但即便“我”无法苟同你们所谓的善,“我”也只会在你们的善良里恶名昭著,这是“我”的选择。

如今它说,人性是矛盾的,就像最顽皮的孩子弹奏着最沉重的乐章,就像高尚纯洁的天山上掩埋了一只腐朽的秃鹫,就像陡峭的悬崖上开出一朵无辜的蔷薇。它们讽刺却真实,它们猜忌又相依。

因为当孤独成为了最大的恐惧时,当希望的烛火被暴雨熄灭时,礼貌和道德成了无人欣赏的话剧,屈服和抗争从天明打到了天黑,你又该何去何从呢?

这个世界本就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利与弊、真与假、是与非,它们都只是特定情况下的相对成立罢了。

There is nothing either good or bad, but thinking makes it so.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